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首页
文化馆
本馆概况
领导班子
活动公告
公共服务
场地建设
免费开放
品牌活动
非遗
非遗名录
传承保护
民间工艺
资讯
群文课堂
历史文化
文化快讯
艺苑
文学
舞蹈
旗袍风采
美术
书法
摄影
戏剧
网上服务
网上咨询
公众座谈会
联系我们
意见箱
馆长接待日
监督电话
站内搜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非遗
>
民间工艺
>
望江挑花游针走线传千年
2015-06-26 16:40:5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
大
中
小
】 浏览:
次
师傅正在挑花。
深冬时节,积雪未融,记者一行来到望江县鸦滩镇南环路4号,寻访一位83岁的老人。老人叫帅根元,是望江县国家级非遗项目望江挑花的传承人。聊起自己钟爱的挑花艺术,老人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挑花是什么?在帅根元的记忆中,那就是老辈们的头巾,小辈们的肚兜,农家汉子的汗巾,俊俏媳妇儿的围裙,那是普通人家世世代代的生活场景。 “三尺担子六尺摆。 ”赞的正是望江人穿戴上挑花老布的精气神儿。
令他自豪的是,农家人的艺术也登上了大雅之堂。帅根元的话匣子从椅子上那块搭布说开,这块搭布上的图案曾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安徽厅。 1952年,帅根元开始搜集望江挑花。那些钻花头巾、围裙饭单、背包围巾提包,花中有花,正反成形,相映成趣,所绣图案看似笨拙实则清秀,帅根元从此迷上这门民间艺术。由他设计的挑花作品1979年、1982年、2000年三进人民大会堂,成为安徽厅的艺术饰品。望江挑花在传承发展中逐步形成挑、钻、游、织四种针法技艺,挑花工匠们通常需要根据图纸和针法示意,用相应的色线,从布的中间向四周挑绣。挑花的过程,需要好眼神好记忆,因为错了一根线都要拆掉重来。
挑花故事在另一位传承人王世福那儿得到延续。今年50多岁的王世福,早年学习美术,后来研究挑花,现在一边成立公司推动挑花走市场,一边为中小学生们教授挑花技艺。王世福告诉记者,他为望江县小学生编写的一本挑花教科书,马上就要付印了。用老王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布挑花从实用生活品变身装饰艺术品,还得回归生活。 ”王世福在前些年辞去公职,拉起两家公司,培训了一支初具规模的挑花队伍,对传统挑花工艺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生产。 2009年,王世福更是带着望江挑花前往澳门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展演。
现在,挑花这项非遗项目在当地已做成产业,大大小小的挑花公司、农村合作社应运而生。惠龙公司是其中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经理廖庆梅告诉记者,他们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形式生产、销售,曾经打入家居市场,也多次走出县城参加各类展览,还在省城建立了分公司,他们做的挑花台屏、抱枕、骨枕等,经外贸公司运作,销往了英国。不过,传承人们让挑花回归生活的美好愿望也并非一路绿灯。廖庆梅说,挑绣工年龄偏大、挑花工艺失传、成本较高等问题制约了望江挑花的市场拓展。
当地文化部门介绍,望江将建设“挑花一条街”。计划从纺纱、织布、挑花、印染等工艺入手,打造出旅游、装饰、服饰一条龙产业链,扶持这项珍贵的民间艺术。临别望江,记者想起了帅根元老宅子里挂的新图纸,不仅有图腾纹样、民风民俗,还有动漫玩偶、现代人物,那是帅根元孙女的杰作。未来,或许可以期望年轻一代为望江挑花带来新的突破。 采访手记
走访了很多非遗项目,望江挑花给人的印象更像是深藏阁中的闺秀,“待嫁”乃至“恨嫁”。作为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望江挑花的工艺水平无可挑剔,但传承体系还有待确立。相对于曾经普遍存在的生活用品而言,如今的挑花产品类型比较单一,大部分是作为工艺礼品面世。非遗何时回归寻常百姓家,何时才能真正地传承下去?
分享到:
最新文章
望江挑花游针走线传千年
望江十番锣鼓敲碎寒冷喜庆来
旅游精品望江挑花再获殊荣
图片主题
望江挑花游针走线传千
望江十番锣鼓敲碎寒冷
旅游精品望江挑花再获
首页
|
文化馆
|
公共服务
|
非遗
|
资讯
|
艺苑
|
网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望江县文化馆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000380号-1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和谐路文体中心 监督电话:0556-7183901 邮编:246200
望江县文化馆 技术支持:安徽森华网络有限公司 QQ:2580925189Code © 2005-2014 BBWH